|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岳阳地名错讹知多少?

岳阳地名错讹知多少?

关键词:地名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岳阳市党史办
  • 电 话:
  • 网 址:http://
  • 感谢 raocunxiang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3035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岳阳地名错讹知多少?

 

           文 /陈湘源

万象物类,无不有名。而养育一方物种和人的山水土地,亦各有其名。地名是中华文化的伴生物,古老地名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见证,保留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某些基因密码。一个古老地名,不啻是一本密码手册,从中可以解读出当地的地理特征、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传说,以及先人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心愿。地名的本质属性是指位性和社会性。地名是特定地理实体的指称,是一定地域的标志,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常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文化学的角度上看,地名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既有一个时代文化特征,又具有相对稳定性,能保留较多的历史信息,积淀深厚的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鉴于地名的重要性,1986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地名管理条例》。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确定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2004年,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和中国地名研究所会同相关领域的专家启动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科研项目。近年,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又紧锣密鼓地制订了《中国地名文化申遗方案》。以上说明,地名的重要性和国家对地名文化的高度重视。

遗憾的是,我们岳阳对此似乎重视不够,特别是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出台之后,地名的错讹与混乱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在此,笔者先对《地名管理条例》出台之前的情况作个简述,再重点谈《地名管理条例》出台之后的情况。

《地名管理条例》出台之前,岳阳城区错讹的地名主要有4个,多是俚语同音造成的失误。

1.郭镇,本名“阁子镇”,后名“阁镇市”。清光绪《巴陵县志卷之四》对此说得很清楚:“阁镇市,本名阁子镇。”建国后却变成了“郭镇”。

2.奇家岭,本名徐家岭。清光绪《巴陵县志卷之四·道里表》,在“花版铺,十里”后载:“徐家岭,十五里”。据说有位台胞寻根,到此找徐家岭,问了好久,才知道1960年代以后,徐家岭变成奇家岭了。

3.麦子港,原名末子港,指现在已填平建了南湖广场的这一片。因为它是南湖一个很小的港汊而得名,这一带并不盛产麦子。

4.学坡,原名削坡。1920年代修铁路,将东茅岭南面的山体铲去了一部分,形成了一段陡峭的山坡,当地人便称之为“削坡”。1970年代修建居民点,便将削坡变成了“学坡”。其实,东茅岭一带建国前从来没有办过学校,也没有出过学界名人的历史记载。

下面,对《地名管理条例》出台后岳阳城区错讹、混乱的地名逐一进行考辨。

1.巴陵故城不是麋子国西城。1990年代,有人认为巴陵故城的前身是麋子国西城,于是在岳阳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将名城历史定位在2500年。据笔者多年考证,中国历史上没有麋子国,当代《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中也找不到麋子国的词条。岳阳有麋子国西城之说,源于唐代杜佑《通典》:“巴陵麇子国地”。由于古代有误“麇”为“麋”的,有人便认为“麇”、“麋”相通,并将本土著名学者、清同治《巴陵县志》主纂吴敏树在该志“巴陵麇子国”条中否定岳阳有麇、麋二国的“按语”(光绪《巴陵县志》冠名“麇辨”)切割,断章取义,自圆其说(详见《关于《麇辨》求教的情况》)。实际上,历代文献所记多为“麇子国”,只有极少数误“麇”为“麋”,或为“糜”、“穈”的。“麇”、“麋”也并不相通。巴陵也非“麇子国地”,诚如《麇辨》所论,麇子国的封地和灭国后的迁移之地,距岳“八九百里”或“六七百里”,《左传》所云的吴楚之战,“缘何对垒巴陵耶”?说明伍子胥借兵复仇的“吴楚之战”与巴陵毫无关系。“巴陵麇子国地”,是《通典》留下的悬案。因此,称巴陵故城为麋子国西城是没有依据的。

2.岳阳历史上没有汴河。2006年,在岳阳楼新景区建设时将仿古街定名“汴河街”。可是,岳阳历史上只有便河园,根本就没有汴河街。1982年版《岳阳市地名录》记述的是“便河园”。清代光绪《巴陵县志·舆地志》引《方舆纪要》载:明洪武“二十五年,指挥音亮……北凿便河绕东南周千余丈,深二丈,阔十余丈,蓄水卫城。”称护城河为“便河”。此后,府县志书记述了数十次都是“便河”,从无“汴河”的记载。“汴河”是河南省通济渠东段的专用名称。汴水,《汉书》称“卞水”;《后汉书》始作“汴渠”。隋朝开掘通济渠,因自荥阳至开封一段即原来的汴水,故唐宋时将通济渠东段称为汴水、汴河或汴渠。因河南开封处于汴水之滨,故称汴梁、汴京、汴州。岳阳搞条汴河街,是不是侵犯了别人地名文化的知识产权?

3.王家河是北港流域的一部分。由于城市的拓展,原来郊区的北港已成了城中之河,近年污染严重。2011年,我市为治理北港,呈报申请资金,上报材料为“岳阳市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殊不知王家河只是北港流域的4段之一,是北港进入南湖的部分。上面3段分别是大桥河、杨树港、小堰港。王家河原来无甚名气,是因为修岳阳大道在此河段建了桥,名曰“王家河大桥”,才出名的。1982年版的《岳阳市地名录·郊区图》,对北港标示得非常清楚。郊区原有北港乡。北港毛尖属湖南名茶,其前身“灉湖含膏”,唐代即为贡品,被文成公主带到了西藏。民间传说有《吕洞宾与北港茶》,等等。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令人不解的是,居然在南港建的一座大桥头,赫然树立“北港大桥”的碑石,真教人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4.梅子市不是“梅子柿”。在今天的岳阳城区,凡是与梅子市相关的公交车上和站牌上,都将梅子市写作“梅子柿”。殊不知梅子市并不盛产柿子,其名梅子市,是因为它是古代巴陵县著名的农贸集市“三街六市”之一。《巴陵县志卷之四》载:三街为黄沙街、杨林街、潼溪街;六市是梅子市、阁镇市、山口市、冯万市、庙前市、黄岸市。梅子市位列六市之首。

5.灉湖不是雍澨,“灉”字也不能写作“邕”。南湖始称“翁湖”,见载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南湖本无蓄水,是因为春夏洞庭湖涨水,湖水反入而名,《尔雅》云:“河水决出还复入者为灉”,故唐代称“灉湖”。又因地处岳州郡城之南,自张说与赵冬曦、尹懋等胜游吟咏,特别是经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咏唱后,“南湖”之名便享誉于世。南湖还有一些俗称,因地处洞庭一角称“角子湖”;因湖畔“民多重屋以居”,又称“阁子湖”;还因冬春湖中无水,人称“干湖”;宋代筑紫荆堤修通和桥后,又称为“大桥湖”。但无“雍澨”的称谓。雍澨在湖北京山,是吴楚之战的主战场之一,与岳阳相隔六七百里,毫不相干。灉字可以写作3点水加邕字,这是灉的异体字。但是,不能去掉3点水,去掉3点水的邕通壅,乃堵塞之义;同雍,乃和睦之意,并没有其名称由来的“河水决出还复入”的意思。有人说,前些年有人在南湖广场西边开了个宾馆,名曰“邕湖宾馆”,没几年就关门了。是啊,你叫灉湖宾馆还有回头客,叫“邕湖宾馆”,把财源都堵塞了,能兴旺起来?中国文化是务虚的文化,有些禁忌你不信,有时它还真来找你。今天在千亩湖九孔桥头的诗廊里,在《岳阳市环南湖片区综合规划设计》图里,有多处将灉湖写作“邕湖”的,诚望尽快纠正。

6.螺蛳山不是螺丝山;甑筚山不是甄壁山。在《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岳阳市环南湖片区综合规划设计》等规划没计图中,多年来笔者就发现了这些错误,反复提出,依然故我。去年,承蒙市规划局厚爱,聘请笔者为《岳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项目顾问兼特邀编审,在与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同志一起修改规划时,笔者直接将这些失误改到了电子文本上,并对他们作了详细说明。关于螺蛳山,1982年版《岳阳市地名录》23页“郊区图”,明确地标示为“螺蛳山”。是因形似螺蛳得名,古代好象没有螺丝钉。甑筚山,清道光《洞庭湖志·洞庭湖图》,在月山之侧明确标示了“甑筚山”,也是因形得名。错成“甄壁山”,真教人不知所以。

地名不同于人名,它承载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丝毫马虎不得的。诚望市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引起高度重视,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也希望对有些错讹地名,进行认真地审定,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201336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